与您精彩互联,亮相世界前沿

With your wonderful Internet, appear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

了解更多>>>

在这里看见未来

SEE THE FUTRUE HERE

你的肾脏总是“任劳任怨”,可是它却有很多委屈

首页    其他    你的肾脏总是“任劳任怨”,可是它却有很多委屈

在肾内科的门诊中,有不少这样的患者,明明更早些时候已经在体检中查出蛋白尿,但自觉不痛不痒,没有任何不舒服,并未引起重视。直到出现水肿、恶心、全身乏力等“报警”信号时才匆匆就医,然而往往此时肾脏功能已损伤严重,才深感后悔。

 
正是由于慢性肾脏病大多起病隐匿,因此它常常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但实际上慢性肾脏病可防可控,早期预防、早期诊治、延缓进展尤为重要。

 

 
肾脏的工作量很大
 

 

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。身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,经过肾脏排泄,以保持体内不蓄积毒素。
 
其实,肾脏承担的生理功能还有很多。肾脏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,调节酸碱平衡,是除了呼吸系统之外另一个维持身体酸碱平衡的脏器。
 
此外,肾脏还兼具内分泌功能,可分泌肾素、前列腺素等调节血压的激素;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,刺激骨髓造血;分泌活性维生素D3,调节血钙、血磷平衡。因此,肾脏受损会导致排泄能力障碍,除了不能充分排除体内毒素外,还会影响水分排泄,产生水肿。
 
肾脏一旦受损,就会影响酸碱代谢,产生酸中毒。肾脏的内分泌障碍会导致高血压,以及钙、磷、钾等多种离子的异常。肾脏担负如此重要的功能,需要我们特别关注。

 

 

 

 
慢性肾脏病不容小觑
 

 

慢性肾脏病(CKD)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大于3个月,包括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、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损伤,或没有肾损伤证据、但不明原因出现肾小球滤过率(eGFR)下降(<60ml/min·1.73m²)超过3个月。

 

慢性肾脏病如果不积极规范治疗会引发身体的“连锁反应”。因为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受损,代谢废物及毒素在体内积聚,导致一系列尿毒症症状:

 

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营养不良;

 
神经系统会出现萎靡不振、头痛、嗜睡、震颤,甚至昏迷;
 
心血管系统会出现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左室肥厚、心功能不全、尿毒症性心肌病、心包炎等情况;呼吸系统可能出现酸中毒深大呼吸、肺水肿、呼吸困难;
 
血液系统会出现严重贫血;
 
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严重水肿、胸水、腹水、心包积液、低钠血症、高钾血症、低钙血症、高磷血症等,其中高钾血症可以引起心跳骤停,低钙高磷可以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进一步引起骨骼损害和血管钙化。

 

慢性肾脏病不全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比较低,预期寿命较正常人短,家庭经济负担也比较重。
 
由此可见,肾脏问题不容小觑。然而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一些“伤肾行为”,譬如重油重盐高蛋白饮食、血压控制不良、血糖控制不佳、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、抽烟或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环境、滥用药物、不爱喝水、经常憋尿、把饮料当水喝等,这些正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的高危因素。
 

 

 

 

 
知晓率低警惕肾脏“受伤”信号
 

 
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等2012年在《柳叶刀》杂志上发表的首个全国性慢性肾脏病(CKD)横断面调查表明,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.8%,但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.5%。
 
事实上,慢性肾脏病早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,患病人数不断增加,并呈现出患病率高、知晓率低、治愈率低的特点。
 
这主要是由于肾脏是个“任劳任怨”的脏器,不像胃会有饿、胀、痛的感觉,也不像心脏会有闷痛、心慌的感觉,更不像肺会有喘、憋的感觉。
 
肾脏在受损初期常常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,比如蛋白尿,既不痛也不痒,不影响吃饭睡觉,如果不查尿常规,可能根本发现不了。
 
而许多患者出现水肿、恶心、全身乏力等“报警”信号时,往往肾脏功能损伤已经非常严重,甚至已经进展到尿毒症,医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也往往回天乏术,所以常常把肾脏病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 
早期发现肾病,一个指标很关键!
 
既然肾病早期可以没有表现,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肾病呢?唐雯表示,定期体检非常重要,定期体检是发现肾病的重要手段。
 
首先,需要关注尿的检查结果。也就是尿常规的结果,如果尿常规结果有异常,就要及时地就医。
 
其次,关注血当中的指标,也就是血肌酐。如果出现异常升高,需要及时就医,即使在正常范围,如果有动态的持续的升高,也需要关注。
 
此外,还要关注肾脏B超的结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各项结果出现异常,要及时就医,由医生判断病情,制定治疗方案。
 

 

 

 
如何才能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病?
 

 

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每年做体检,通过尿常规、肾功能、泌尿系统超声的检测,绝大多数肾脏病都可以被查出。尤其是对于肾病高危人群或者出现肾病“蛛丝马迹”的人群,建议每年定期做肾脏检查,如若出现问题需及时去正规医院的肾内科诊治。
 
事实上,肾脏一旦出现损伤,也会发出不少身体“求救信号”。
 
水肿,颜面、眼睑和脚踝的水肿是肾病常见的症状;
 
泡沫尿,正常情况排尿时会产生一些泡沫,但泡沫比较大,很快容易消散,如果泡沫细小而密集,漂浮在尿液的表面,长时间不消散,那就提示很可能存在蛋白尿,需要做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检查;
 
尿液颜色的变化,尿液颜色像洗肉水一样,或者像浓茶一样,提示很可能存在血尿、夜尿增多;
 
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,这些症状一般见于消化道疾病,但在肾衰竭的患者中也非常常见;
 
高血压,肾脏在人体的血压调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日常生活高血压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,如果很年轻就出现高血压,建议要检查肾脏,明确是不是肾病导致的高血压;
 
不明原因的贫血和乏力、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、尿量减少等。
 
如果一旦出现上面这些症状,不代表一定有肾脏病,但建议去肾内科查一下尿常规和肾功能。

 

 

 

 
透支的肾,可以“补”回来吗?
 

 

日常生活中,“补肾”概念深入人心,然而这却是一个“伪命题”。
 
有不少人认为,吃黑的食物如黑芝麻可以补肾,然而黑芝麻本身的油脂、蛋白质、钾含量都很高,对于肾脏功能本来就不好的患者而言,吃多了反而大大增加了肾脏的负担。
 
事实上,根本就不存在补肾的“良药”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所在。

 

远离肾脏病风险的“黄金法则”
 
1
低盐、低油、正常蛋白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;
2
保持合理的体重;
3

戒烟限酒;

4
坚持运动锻炼;
5
情绪平和乐观;
6
充足睡眠;
7
预防感染;
8
高血压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;
9

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;

10
不乱用药。

 

面对肾脏病,积极治疗很关键
 
1
调整心态与疾病长期和谐共处;
2
根据肾功能情况决定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;
3

控制尿蛋白,目标24小时尿蛋白≤0.5-1g。谨遵医嘱,不同病情有不同的控制尿蛋白的治疗方案;

4
控制血压,血压≥140/90mmHg是导致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,尽可能把血压控制在≤130/80mmHg以内;
5
远离尿毒症,定期复查必不可少,根据病情变化决定复查频率;
6
别信偏方,根本不存在补肾“神药”。

 


 

来源 |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健康时报、健康中国、健康四川官微
 
声明 | 资料来源网络,由器械部提供,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,如侵删。
 

 

2023年4月18日 13:47
浏览量:0
收藏